刘峣

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2025年7月9日足球日报9版 版面截图
原题:“苏超”的对立面不是国足(点到)
“苏超”热度不减。上周末,南京与苏州的“江苏一哥”之战吸引超过6万名观众到场,创下“苏超”赛事上座率新高。
这份热情令人振奋,但随之而来的某些声音,也值得注意与思考。“苏超”走红以来,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一些失实言论,比如所谓“足协搅黄‘村超’,又要去指导‘苏超’”的谣言;也有网友借“苏超”之名贬低国足和中超,将相关比赛画面变成嘲讽国家队球员的素材。
中国男足无缘美加墨世界杯,确实伤了很多球迷的心。大家“爱之深、责之切”,以“苏超”之火讽国足之弱不难理解。但如果一味迎合流量、脱离事实,不仅扭曲了“苏超”的意义,也无助于中国足球生态的健康发展。
从贵州“村超”到江苏“苏超”,这些草根、业余足球赛事之所以能够火遍全国,并不是因为球员水平有多高,而是它们让群众唱主角,让足球真正“接了地气、聚了人气、暖了人心”;并非依赖资本驱动或专业包装,而是借助“体育+文旅”的融合路径,释放出强大的社会动能;并不仅仅源于足球本身的魅力,更在于激发了中国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,以及那份直抵人心的体育热爱。
不过,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,“苏超”火了,不等于中国足球就能好起来;“苏超”好了,也不能替代中超等职业联赛的作用。对当下正处于低谷的中国足球来说,要真正实现发展与振兴,必须“几条腿走路”,离不开深层次、系统性的变革,涉及人才培养、青训体系、职业联赛等多个方面,绝不是靠一名教练、几个球员就能解决的。
“苏超”“村超”等社会足球赛事,是扎根基层、聚拢人心的“热身赛”;而职业联赛、国家队,则是足球竞技的“主赛场”。两者不是互相抵消的对立关系,而应是互为支撑、彼此成全的共生结构。
“苏超”的对立面不是国足,它更像是中国足球的一面镜子,映照出足球之于这片土地最真实的温度与希望。如果“苏超”的热度,能让更多孩子爱上踢球,让更多家长愿意送孩子去踢足球,那中国足球就多了一份可能和希望。
2025年英超赛季落幕,卡拉格与内维尔预测引发球迷热议
2月22日中超联赛拉开帷幕,中国移动咪咕全量直播精彩赛事
2025年英超首轮:利物浦等获胜,曼联新援何时破荒?
还能踢!布斯克茨赛季结束退役,昨日写意手术刀直塞助攻梅西破门
神勇,弗赖堡门将阿图博卢成德甲历史首位连续五次扑点成功门将
世纪助攻!布斯克茨最著名的一次助攻,永恒经典
狗哥蓝黑礼记:五老离队空出巨额薪资空间,国米有何补位良策
太阳报:想要收购热刺的美国商人曾当过DJ,也为NASA工作过
前布莱顿技术总监韦尔观战切尔西比赛,但只是作为客人受邀
苏契奇赛后无视主帅及教练组径直走回更衣室,引皇社球迷不满
太阳报:贝蒂斯主场已经拆得面目全非,俱乐部希望27-28赛季回归
98场!罗马超越热刺,成为欧联杯历史上获胜场次最多的球队